“原先我在滹沱河對岸的一個高中上學。河道沒有治理前,這里就是大沙坑,都是灰塵,一過車特別臟。這兩年滹沱河蓄水之后,在河兩岸玩的人特別多。周末沒事了,我經常帶孩子過來玩。”石家莊市長安區居民石曉旭這樣說道。
干涸多年的滹沱河石家莊市區段重現生機,再次形成大面積水面,離不開滹沱河綜合整治,離不開水資源的優化調度,特別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連續補水。百姓看到的是久別的河水,感受到的是生態的改善,人們不禁紛紛感嘆:滹沱河的春天終于回來了。
12月4日,記者一行從石家莊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了位于石家莊市正定區滹沱河畔的冀之光廣場,只見河道內流水潺潺,水質清澈,水量充沛,靜謐的水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寬闊水面中叢生的蘆葦隨著清風搖曳,不時有水鳥飛過,岸邊游玩的人怡然自得。
滹沱河是石家莊的母親河,是石家莊歷史文化的發祥地。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曾借滹沱之水抒懷:“津谷朝行遠,冰川夕望曛。霞明深淺浪,風卷去來云。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誰忍仙舟上,攜手獨思君。”從詩中看出,至少在唐代,滹沱河如少女般婀娜多姿、美麗大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上游用水量急劇增加,水量日益減少,河道一度出現斷流,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干涸。河道內亂采濫挖、私搭亂建,隨意傾倒建筑垃圾,導致河道成為納污之地,滹沱河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在滹沱河東塔口段附近生活的百姓記憶里,從1996年開始,這條河就斷了水,剩下的只有滿眼的黃沙。以前河道里堆了很多垃圾,一陣風吹過,沙塵滿天,成為市區風沙、粉塵的主要污染源。”石家莊市長安區南村鎮東塔口社區居民趙亞龍說。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總干渠和廊涿、保滄、石津、邢清4條大型輸水干渠構建起冀京津以南地區穩定、可靠的輸供水骨干工程體系,河北各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構建了受水區城市生活和工業的供水網絡,石家莊主城區江水供水量占75%以上。
在實施滹沱河生態補水之前,河北就加大了河道綜合治理力度。2017年9月,石家莊市啟動了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工程分三期建設,陸續啟動了滹沱河生態區建設、生態綠廊工程、濱水生態公園、生態景觀工程等項目。
滹沱河重生,補水是關鍵。從2018年9月開始,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聯合啟動了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河地下水回補,一年試點期內,包含南水北調水在內,補水總量14億立方米,超額完成水利部確定的7.5億~10億立方米的目標。此舉有效遏制了沿線地下水水位下降態勢,河湖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水生態空間有效增加。
滹沱河倒吸虹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第一個開工的項目。在倒虹吸進口總干渠右堤上是滹沱河退水閘,通過退水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的滾滾江水流進了滹沱河。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分局綜合處副處長郭亞津告訴記者,5年來,南水北調水通過滹沱河退水閘共向滹沱河補水5.1億立方米,每年為滹沱河補水2~3次,已經成為滹沱河的重要水源。
南水的滋養激發了滹沱河生機和活力。干涸多年的老河道,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滹沱美景,碧水、林蔭、花海構成的水生態走廊,成為石家莊市的后花園。河道沿線初步形成了小香山、薔薇園、花海天路、城市軌跡、生態濕地、子龍碼頭、山頂花園等景觀,滹沱花海逐漸成為石家莊旅游的新亮點。
“自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滹沱河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效果非常明顯。群眾對此十分興奮,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度增強。天氣暖和的時候,常能見很多人在岸邊觀水、游玩。”隨行的河北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水滹沱河,不僅改善了生態,還極大改善了水質。水質監測結果顯示,南水北調水質優良,口感綿甜,在向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的同時,通過修建農村居民飲水水源置換工程,解決了部分農村群眾最為關切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提升了生活質量。滹沱河沿線附近居民杜曉娜對此深有體會:“以前燒水煮飯,水面上總能看到漂著一層白白的東西,水壺的水垢兩三天就得清理一次。用上南水北調的水后,這種情況再沒有了,因為水質很好,水壺再也不需要除水垢了。”
據統計,5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向河北供水59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20億立方米。除了為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補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多次向瀑河、唐河、七里河等十幾條河流生態補水,為河北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提供了重要水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