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飲用水來自哪里?水質如何?有人定期檢測嗎?水質監測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晉江石礱水質自動監測站每兩個月對公眾開放一次。通過開放日活動,許多市民及學校師生對泉州的水質監測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疫情期間,水質自動監測站暫不對外開放,近日,東南網記者走進石礱水質自動監測站,帶網友們“云參觀”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了解水質監測全過程。
石礱水質自動監測站于2003年建于晉江流域泉州市—南安交界斷面,并于2016年進行更新改造,所監測的晉江流域石礱段是泉州市區、晉江市區、石獅市區水廠的水源地。
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一套以水質在線分析儀為核心,運用現代自動監測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件和通訊網絡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在線監測系統。系統由取水單元、配水預處理單元、水質在線監測單元、系統控制基站、輔助系統、數據采集和傳輸系統等部分組成。
自動站每4個小時監測一次,河水在設定好的監測周期通過管道進入配水/預處理單元水箱,當水箱液位器檢測到水位后觸發配水泵將水樣配送至分析單元水樣杯,分析儀器啟動水樣分析流程。整個檢測過程約耗時一個多小時。
以監測指標氨氮為例,福建省泉州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室工作人員吳萍萍向記者介紹:“河水通過采樣管道進入水箱,經過預處理、配水等流程后,進入氨氮分析儀器。儀器啟動配液,于水樣中加入堿性緩沖液,加熱到一定的溫度,進行吹氣,將其中的氨氮洗脫出,由特定的酸液吸收,然后加堿液中和,再加入顯色劑,檢測吸光度,計算得出水樣中的氨氮濃度。”
待儀器完成水樣分析結果后,這些數據將被保存進系統,同時發送至省市環保等數據平臺,并以短信方式推送超標預警數據。如此,不但能實現水質信息的在線查詢和共享,實現水質污染的預警,相關管理部門也能及時掌握所在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處理處置和預防污染事件的發生。
流程聽起來并不復雜,但每個系統組成都在聯動,系統的采樣器對每次監測的水樣進行留樣,采樣器最多能自動保存4天內的監測水樣;廢液處理系統將檢測后的水樣進行凈化處理。質控單元采用國家標準物質,配置相應的標準濃度,定期對監測儀器進行質控核查,確保儀器測值準確。
近年來,隨著自動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建設覆蓋面越來越廣,體現出快速便捷、數據量大、代表性強的優勢,在環境管理工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泉州共建有1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主要對晉江、洛陽江及部分水庫的水質進行監測。
“環保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于改善環境質量具有基礎性作用,環保設施對公眾開放,能讓公眾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激發公眾環境責任意識,推動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風尚。”福建省泉州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室負責人王惠祥介紹,根據近年來的監測結果,晉江流域石礱段的水質多為Ⅱ類水質,水質狀況良好。公眾可通過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官網查看該水站每周監測結果,了解該斷面水質狀況。